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戏说HTML5

资讯 0 1943 2017-04-17 12:01:02
  如果有非技术人员问你,HTML5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新的HTML规范。。。

  给浏览器提供了牛逼能力,干以前不能干的事。。。(确切地说应该是给浏览器规定了许多新的接口标准,要求浏览器实现牛逼的功能。。。 这里感谢红枫一叶)

  给浏览器暴露了许多新的接口。。。

  加了很多新的效果。。。

  

  问的人其实并不明白他想问的真正问题,回答的人貌似明白,但又好像少了点什么。牛逼的能力、新的接口、炫酷的效果,首先回答的人自己就是晕晕乎乎。什么是HTML、什么是CSS、什么是DOM、什么是JavaScript,大部分的前端开发每天都在用这些,但很少会有人去思考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HTML的全称是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标记形式的计算机语言。将这种标记语言给专门的解析器,就能够解析出一定的界面效果。浏览器就是专门解析这种标记语言的解析器。我们说他最终的效果是在屏幕上展示出特定的界面,那么浏览器肯定要把一个个的标记转换成内部的一种数据结构,这种数据结构便是DOM元素。比如,一个<a>标签在浏览器内部的世界中就是一个HTMLAnchorElement类型的一个实例。

  一个HTML文件就好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通常是有结构的,在浏览器眼里它就是DOM。DOM描述了一系列层次化的节点树。(但这时候的DOM还是存在于浏览器内部是C++语言编写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不在满足简单的显示文本,对于某些文本需要特殊强调或者给添加特殊格式的需求,慢慢的冒了出来。面对人们需要控制显示效果的需求,最先想到的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加标记。加一些样式控制的标记。这时候就出现了像<font>、<center>这种样式控制的标记。但是这样一来,所有的标记就会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说我是什么,一种是说我怎么显示。这还不是大问题,标记简单,但是浏览器要解析标记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想一想,这样干的话DOM也就要分成两大类,一类属于描述元素的DOM节点,一类属于描述显示效果的DOM节点。一个DOM节点可能代表一个元素,也可能是代表一种显示效果。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呀。

  最后人们决定废弃样式标签,给元素标签添加一个style特性,style特性控制元素的样式(最初的样式声明语法肯定很简单)。原来的样式标签的特性,现在变成了样式特性的语法,样式标记变成了样式特性。这样逻辑上就清晰多了。那么问题来了:

  • 一篇文章如果修辞过多,必然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如果把元素和显示效果都放在一个文件中,必然不利于阅读。
  • 如果有10个元素都需要一个效果,是不是要把一个style重复写十遍呢
  • 父元素的设置效果对子元素有没有影响,让不让拼爹
  • 。。。。。。。。。

  类似的问题肯定有很多,所以出来了CSS,层叠样式表,带来了css规则、css选择器、css声明、css属性等,这样以来就解决了以上痛点。标记语言这层解决了,但是浏览器就不能干坐着玩耍了,必然得提供支持。所以浏览器来解析一个静态html文件时,遍历整个html文档生成DOM树,当所有样式资源加载完毕后,浏览器开始构建呈现树。呈现树就是根据一系列css声明,经历了层叠之后,来确定一个个个DOM元素应该怎么绘制。这时候其实页面上还没有显示任何界面,渲染树也是浏览器内存里面的一种数据结构。渲染树完成之后,开始进行布局,这就好比已经知道一个矩形的宽高,现在要在画布量一量该画在哪,具体占多大地方。这个过程完了之后就是绘制的过程,然后我们便有了我们看到的显示界面了。

  

  给标记加点效果的问题解决了,历史的车轮又开始前进了。慢慢的人们不再满足简单的显示效果,人们希望来点交互。那个时候写HTML的大部分并不懂软件开发,开玩笑嘛,我一写活动页的你让我用C++?C++干这事的确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那正规军不屑干的事就交给游击队吧,这时候网景公司开发出了JavaScript语言,那时候的JavaScript根本没有现在这么火,一土鳖脚本语言,哪像现在这么牛逼哄哄统一宇宙。

  JavaScript本是运行在浏览器的语言,HTML文本是静态的,不可能让JavaScript修改静态文件,但可以跟浏览器内部打交道。可是这个时候的DOM并不是今天的DOM,他们是C++对象,要么把JavaScript转换成C++指令操作这些C++对象,要么把这些C++对象包装成JavaScript原生对象。历史选择了后者,这时候也就标志着现代DOM的正式诞生。不过历史有时候会出现倒退,历史上总会出现几个奇葩,比如IE,IE奇葩他全家,包括Edge!

  马克思是个江湖骗子,但恩格斯是个好同志。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好东西。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CSS、DOM、JavaScript的出现于发展最终的源头都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人们对web的需求最终都汇集在HTML上。所以只要历史产生新的需求,最终的变化都首先发生在HTML规范上。

  当交互性不能在满足人们需求时,web迎来了新的需求:webapp。要迎合新的需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HTML规范,这个时候已有的HTML4.0,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HTML5迎着历史的需求,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14年正式定稿!HTML5肯定是要加入新标签,然对于传统HTML而言,HTML5算是一个叛逆。所有之前的版本对于JavaScript接口的描述都不过三言两语,主要篇幅都用于定义标记,与JavaScript相关内容一概交由DOM规范去定义。而HTML5规范,则围绕着如何使用新增标记定义了大量JavaScript API(所以其中有一些API是与DOM重叠,定义了浏览器应该支持的DOM扩展,由此可以看到HTML5也必定不是HTML的最终版)。

 

  后记—— 本文只是一个旁观者以线性的方式来翻阅HTML的发展史,但历史更像是晴空上突然的晴天霹雳,一声过后,有人哀嚎遍野,有人高歌入云。以此纪念曾红极一时的Silverlight、Flex,以此纪念广大一线开发者活到老学到老的不懈精神、曾经耗费的精力、曾经逝去的青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