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Cloudflare 听说又宕机了,我们来借机分析一下。
2025 年 11 月 18 日晚,不少开发者发现 ChatGPT、Discord 等常用平台突然无法访问,有的个人博客也弹出 Cloudflare 的报错提示。
打开故障监测平台 Downdetector,代表故障的蓝色曲线直线飙升 —— 这家承载全球数千万网站 CDN、DNS 服务的 "互联网基础设施巨头",迎来了年内第三次大规模宕机。
此次故障并非个例。
根据Cloudflare 官方状态页更新,问题核心依旧出在 DNS 解析与 CDN 服务上。从 UTC 时间 12:03 开始,平台持续收到异常报告,伦敦地区的 WARP 服务一度被临时禁用,即便部分服务逐渐恢复,用户仍面临高于正常水平的错误率。
简单来说,DNS 故障让用户无法找到目标服务器的位置,而 CDN 异常则导致网站静态资源加载失败。更严重的是,依赖 Cloudflare Workers 边缘计算服务的企业,业务逻辑直接瘫痪,相当于核心业务瞬间 "停摆"。
回顾今年另外两次宕机,原因更是让人无奈:6 月是存储服务商冷存储系统故障导致 KV 读取失败,7 月则是工程师配置失误引发 DNS 前缀错误,让 1.1.1.1 公共 DNS 服务中断 62 分钟。
三次故障虽原因不一样,但都指向了同一问题 —— 对单一云服务的过度依赖,正在放大互联网的系统性风险。
面对无法避免的云服务宕机,与其坐等服务商修复,不如提前搭建好"安全防线",这 4 个实操经验值得收藏:
·多云备份是底线。DNS 解析至少配置两家域名服务提供商,比如 Cloudflare 搭配 Route 53,避免一家宕机就断了访问通道;CDN 可按区域部署,国内用阿里云、海外用 Cloudflare,灵活切换的同时兼顾体验。
·熔断机制不能少。调用第三方API 时,必须加入超时重试、降级兜底的逻辑。就像不少开发者的做法:当 Cloudflare 故障时,系统自动回源源站,哪怕加载慢一点,也比完全不可用强。
·监控要做到"自主可控"。别只依赖服务商的状态面板,用 UptimeRobot 等工具搭建黑盒监控,从全球多个节点探测网站可用性。提前 10 分钟收到警报,就能比用户更早响应,有效减少损失。
·拒绝迷信"大厂神话"。Cloudflare、AWS 这类行业巨头尚且会出问题,架构设计时要保持 "健康的怀疑"。关键思考是:如果依赖的云服务宕机,我的业务还能正常运转吗?
每次故障恢复后,Cloudflare 的 CEO 总会发文道歉,承诺优化架构。但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集中 —— 为了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和开发者们把业务命脉交给了少数几家基础设施服务商。
这种集中化带来了便利,却也埋下了隐患。当一家公司的服务覆盖全球半数网站,它的每一次宕机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部分行业的正常运转。这不是技术的错,而是我们在架构设计中需要平衡的"效率与风险"。
作为开发者或网站管理者,与其期待服务商永远不出错,不如主动构建抗风险能力。那些看似"多余" 的备份方案、兜底代码和监控配置,在故障来临之时,恰恰是保护业务的最后一道防线。
各位亲们怎么看?欢迎留言~
作者:行动的大雄
本篇文章为 @ 场长 创作并授权 21CTO 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内容授权事宜请您联系 webmaster@21cto.com或关注 21CTO 公众号。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21CTO 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请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支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