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彼得·贝克:没上过大学、Rocket Lab 的创新者

技术人生 0 35 1天前
图片

本文我要为各位讲的技术英雄是彼得·贝克(Peter Beck),他是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创新者。他自学成才,如今已成为航空航天业的领军人物,担任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彼得·贝克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在尝试制造火箭,至今从未停止。从水力火箭和喷气背包到卫星,再到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火箭——这就是彼得·贝克的传奇故事。

贝克的关键荣誉

  • 好奇心与创新:彼得·贝克一直是一个实验爱好者,从拆解家用 Mini 汽车到制造喷气背包,到最后制造火箭。

  • 一次励志之旅:创办 Rocket Lab 的灵感来自于 2006 年的一次美国之旅,在那里贝克遇到了几位该领域志同道合的爱好者。

  • 获得彼得·约瑟夫·贝克爵士: 2024年,他因“新西兰人对社会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新西兰功绩勋章骑士级同伴荣誉称号。


童年、实验与一次鼓舞人心的旅行


彼得·贝克于1977年出生,成长于新西兰的因弗卡吉尔。


他从小就对机械及其艰深的技术原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原生家庭”也特别重视知识与好奇心的培养。他的父亲拉塞尔·贝克(Russell Beck)是一位博物馆馆长和宝石学家,母亲则是一名教师。贝克小时候家中充满各类手工艺品和矿石,他父母不断鼓励他去探索世界,积极地动手实践。


贝克回忆说,他最早对太空产生兴趣。那是小时候的某个晚上,父亲带他仰望星空,并告诉他:“这些星星中的每一颗可能都有行星,甚至可能有生物在上面看着我们。”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贝克幼小的心灵,也为他日后立志探索太空埋下了种子。


作为一名南岛小城的孩子,贝克并没有像城市里的同龄人那样接触高端科技,但这反而培养了他极强的动手能力。他中学时期加入了南地天文协会,成为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高中时期,他拆解了家里的旧款Mini(这款车型现已归宝马所有),并加装了涡轮增压器重新组装。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家用汽车的性能后,贝克转向了更强大的兴趣爱好:火箭。


贝克随后进行了水力火箭实验,他利用压缩空气排出水并产生推力,推动火箭飞向天空,并把实验达到了极限。


自学成才


高中毕业后,他并没有选择上大学。那时的新西兰并没有航天工程等课程,当时他已经在业余时间造出了许多实物,他觉得大学反而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根本没有一条标准路径能通向航天业,所以我决定自己创造一条路来。”


彼得·贝克从未进入大学系统学习航天、物理或者工程。他的所有知识都来源于自学与实践。他坦言自己通过读书、写信、实验以及向NASA和全球专家请教的方式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为了做出高浓度过氧化氢推进剂,他曾在自己卧室里搭建了蒸馏设备,结果被呛得头痛欲裂,不得不把设备搬到院子里。尽管这很危险,但这种亲身实践让他迅速掌握了推进剂的化学与反应控制。


为了快速学习复杂的航天推进技术,他甚至亲自写信给NASA、洛克希德·马丁等机构的工程师,向他们请教细节和原理。一些工程师竟然回信了,他慢慢建立起一个“远程导师网络”。


更重要的是,贝克始终坚信:与其在课堂上学习,不如亲手去造、去失败、再去改进。这种实用主义的学习理念,贯穿了他之后整个创业生涯。


他开始在新西兰家电巨头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从事工具和模具学徒工作。在这里,贝克接触到了所有能想到的工具、机械和材料,继续进行火箭实验。闲暇时,他还制作了一辆火箭自行车、一辆火箭滑板车和一个喷气背包。

贝克不断地进行创新,最终进入了政府资助的工业研究机构——工业研究学院,从事智能材料、复合材料和超导体的研究。在这些尖端领域积累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了他应对未来挑战的基础。

2006年,贝克陪同妻子凯琳(Kerryn)前往美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出差旅行。在凯琳工作期间,贝克走遍美国,与多年来建立的联系重新建立。他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员会面,包括首位将火箭送入太空的普通公民凯·迈克尔森(Ky Michaelson,人送绰号“火箭人”)。

这些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所分享的“一切皆有可能”的精神,对贝克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贝克回到新西兰后,他充满了活力和决心,他发誓要创办自己的公司。在接受《Metro Mag Nz》采访时,贝克说:“我回来后就说,‘好吧,我要启动Atea(毛利语中意为“太空”)项目,制造亚轨道火箭,然后进入太空。’”

启动 Rocket Lab


回国后,贝克便创立了火箭实验室 (Rocket Lab)。他的初衷很简单:“我要降低进入太空的门槛。”


他在新西兰四处寻找风险投资。终于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早期投资人——马克·罗凯特(Mark Rocket)。这人不仅有钱,还狂热迷恋太空,以至于把自己的姓氏从 Stevens 改为 Rocket。

两人一拍即合。凭借10万纽币的政府科研基金和Mark的投资,他们开始研发第一枚火箭:Ātea-1,意思是“太空”。

他早期的目标是为科学和商业用途提供创新、低成本且可定制的火箭解决方案。

尽管当时私营航天业尚处于蹒跚起步阶段,贝克却预见到了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建立强大影响力的潜力。火箭实验室的技术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涵盖军事或科学探索、电信或互联网连接等方方面面。他认为天空——哦不对,是太空——这才是最极限。

2009年,Rocket Lab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其亚轨道火箭Atea-1成功升空。

Atea-1是一枚5.5米高的亚轨道火箭,飞到了120公里高空,也成为南半球首个进入太空的私人火箭。

彼得亲眼看着火箭升空,他激动地喊:“干得漂亮!”,此时新西兰媒体将这场发射形容为“太空版的DIY奇迹”。

Rocket Lab成为南半球第一家实现这一里程碑的私营公司。

图片

贝克在接受《新西兰先驱报》采访时详细阐述了Atea-1的成就说:

“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有其他公司在做这种事,只是用视频之类的东西装点门面,但我们不一样。我们先做,然后再说,现在我们拥有了公信力。我的意思是,我们发射的可不是普通的火箭,它突破了界限,对很多美国人来说,看到这样的情况真的令人耳目一新。那里有些PowerPoint公司什么都不做,只是空说说而已,所以对我们来说,那次发布意味着我们可以迈向全新的高度。

从那时起,彼得·贝克和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继续着他们的太空之旅。

火箭实验室如今将总部置于美国加州长滩,已发展成为一家领先的小型卫星发射服务提供商,其卫星发射由其轨道电子火箭(Electron Rocket)发射。除了发射服务外,该公司还拓展了卫星制造业务,并正在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其回收方式与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回收猎鹰火箭的方式类似。

“目前,首次试飞的驳船上还没有回收计划。我们将进行软着陆,但我们可以期待,当它投入未来所有中子飞行任务时,‘投资回报’号将名副其实。”

彼得·约瑟夫·贝克爵士


彼得·贝克是在没有高中以上正规教育的情况下,能够在航空航天这个高度先进且复杂的领域占据绝对前沿,在世界领域也几乎是闻所未闻。


彼得·贝克的自学成才,充分展现了他的好奇心、决心与勇气。


2024年,贝克因其“对新西兰社会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新西兰功绩勋章骑士级成员,并被授予“爵士”称号。除了这项荣誉称号外,他还担任火箭实验室的首席执行官、总裁和董事会主席。


2021年,Rocket Lab通过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公开市场,估值现在已经达到48亿美元。


截至2025年7月,该公司的市值已超过213亿美元,彼得·贝克持有多数股份。


结语


虽然,彼得·贝克高中毕业后再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那永不放弃的好奇心和不断尝试的精神,远胜于任何大学的学位。



自从那次激动人心的美国之旅以来,贝克提升了他的实验水平,取得了科学上的进步,成功打造了一家在快速发展的航空航天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企业。


他给公司的同事定下规则:“如果你开会时没有贡献,就可以直接离开。”他更喜欢坐在工程师桌边,直接讨论问题。

在招聘时他最看重的不是学历,而是“你周末做了什么”。他最欣赏那种会自己焊电路板、做无人机、写代码的人。

对年轻人,他总是这样说:“别把自己限制死了。设定更大的目标,然后一点点去靠近它。”

他始终坚信:只要有动手能力与好奇心,即使没有文凭,也能进入科技最前沿。

贝克的 Rocket Lab 如今已拥有自主轨道发射能力、自研卫星平台 Photon,并计划执行月球和金星任务。他也带动了新西兰成为全球少数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之一。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没上大学的南岛男孩,在花园小屋里造火箭的梦想。

作者:洛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