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并非新生事物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已经烂大街的低代码定义:通过写很少或几乎不需要写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这是 2014 年由研究机构 Forrester Research 提出的被广泛认可的低代码技术定义,回溯定义出现的那天,低代码都至少有 8 年的历史了,这在技术圈这个循环往复、此起彼伏的潮流圈里,确实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而实际上,低代码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80 年代可视化编程的思想,在此后一直有类似的形式发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 Excel 里用一个公式对某一列数据求导,这也是低代码的一种基础实现形式。这里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低代码和无代码并不是一个东西,这俩虽然经常被业界放在一起讨论,但从目前的技术能力和可预见的技术发展未来角度看,无代码平台我个人认为是很难成立的,就像人工智能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仍将只能承担狭义的辅助功能一样,除非哪天 AI 可以自己完美跑通软件开发的全流程,不然我很难相信无代码平台能从概念变成行业现实。在上一篇文章《22 个 2022 年软件开发的趋势预测及其解读》里,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在这些场景下,未来的低代码平台将持续增加自己的声势和用例:
Web/移动 App 开发
网站和登陆页面
使用对话流的智能聊天机器人
电子商务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视频、音频、图像)
工作流管理
使用 RPA 的过程自动化
让我们先从低代码的技术实现抽离出来,先看一眼以低代码为代表的一类新兴技术,其背后出现的共同点是什么?比如云计算,让开发团队免去建站、运维之苦,专注于业务开发;比如 Serverless,让开发人员不必关心 Server、服务器,专注于业务逻辑;比如低代码,将工程师从他们不想写的代码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高价值的代码中去。技术发展的核心共同点,都是让人(工程师),不必再去做那些脏活累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价值的工作中去。这,才是新兴技术发展的真正脉络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低代码产品跟 API 类产品有其相似之处,但低代码平台更多是以“Platform”形式存在,提供一个环境来运行、配置,而后者则具备更强的灵活度,同时成熟度也远非低代码平台可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