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12年前,Youtube是一个约会网站

资讯 0 1769 2017-07-26 12:01:43
youtube.png


今天介绍的几个网站,都是目前已经非常成功的产品。

很多产品在十几年前,都是小不点,或者是「垃圾网站」。我们关注他们不仅仅是发明了什么产品,还是革新了什么技术。决定他能走多远的不仅是技术,技术铸造的最多是个优秀匠人。伟大的人,必然怀揣着巨大的梦想,引领着团队开拓出更大疆域。

12年前,Youtube由陈士骏创立。陈与马克斯.莱文创建了Paypal,后来被eBay收购。离开eBay,陈去了Facebook,成为Facebook的初创员工之一。待了不到几周,他就决定再次辞职创业。

2005年2月,陈世骏注册了youtube.com。Tube本意是管子的意思,也泛指电视。

早期Youtube的口号是『播出你自己(Broadcast Yourself)』。人们可以上传拍摄的视频,网站进行转码播放。
在开始之初可以算是一个约会网站。当人们开始上传视频时,发现男性用户居多,且比较老旧。
 
于是他定一个新规则:

/uploads/fox/26115459_0.jpg
 
每个女性上传一个视频,网站支付给20美元。
 
后来的中国人人网,在06年左右,也效仿发起注册就送鸡腿的活动。
鸡腿成本2块钱,人工工资折合每注册用户5毛。每个新用户成本两块五,比Youtube的便宜的多。
 
人生总要发癫一回
 
在刚刚创立Youtube的时候,成功对于陈世骏来讲就是有很多钱,但经历多了的时候,成功的意义不再那么单一,它要丰富得多。就像是往空中抛硬币,来判断一个特别有效的想法。

没有什么会比去冒险,去投入精力,去投入你夜晚和周末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更令人满意的了。
 
如果事情做成了,特别是取得了Youtube这个级别的成功,就能获得玩任何电子游戏都不可能有的感受。
图片分享网站Pinterest,最初叫做Tote,是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uploads/fox/26115459_1.jpg
 
创业公司向来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传说,新闻媒体,娱乐界,甚至政治人士都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合成”一些不真实的故事,而大多创始人在因此获得关注度后,也不会去主动反驳那些不实。
 
这些离奇精彩的“江湖传说",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人们的心灵鸡汤,比如下面这种类型:
“成功=好的想法+决心”
 
很多故事把企业家的成功渲染成有好的想法加上坚定地决心。
 
但事实上,有超过90%的创业者在坚持的过程中失败了,还有10%的创业者改变了他们“想法”。
好的公司不是需要聪明的想法,而是需要创造收入,实现有规模的盈利,举几个例子:
 
- Evan Spiegel,Snapchat的创始人,最初讲到自己的产品时候忍不住笑话自己。
- Brian Chesky,Joe Gebbia和Nathan Blecharczyk,这些Airbnb的联合创始人,最初被投资者嘲讽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但是还是因为人好获得了投资。
 
创业成功与否看的不是有没有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而是有没有一个存在着渴望获得新的解决方案的强大市场,以及运行良好的产品。
/uploads/fox/26115459_2.jpg
 
如果Snapchat或者Airbnb的任何一个创始人坚定地执行原来的计划,他们很可能很久之前就加入了90%失败俱乐部。
Nathan Furr和Paul Ahlstrom,“Nail It Then Scale It”的作者做过一个研究,那些有着坚定信念,执着的创业者比针对具体市场解决具体问题的创业者更容易失败。
 
与之相对的,成功的创业公司是剩下足够的钱来尝试第二个想法的公司。
 
粉碎创业谣言“成功=好的想法+决心”,我们不需要革命性的想法,我们需要尽快进入市场,测试产品,收集用户反馈并且及时调整。市场反馈远远大于华丽包装下的愿景,作为成功的基础。
 
“成功=新想法”
 
刚才提到,创业需要看有没有渴望新的解决方案的强大市场,好的创业公司发明了能够显著破坏并改变现有市场以及消费者习惯的产品。

然而,“发明”新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创始人需要“新”想法,实际上“新”想法往往是创业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
Google,Facebook,Apple还有Airbnb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去做一些世界上没有人做过的东西。在
Google出现之前有十几个搜索引擎出现,iPhone之前有PDA,Airbnb出现之前有couchsurfing。
/uploads/fox/26115459_3.jpg
还有还有,Myspace和Friendster有数千万用户的时候还没有Facebook,Groupon也不是第一个团购网站,Tesla发布前美国公路上就有各种各样的电动车了。
 
创业“发明”新产品需要在技术成熟和市场成熟之间的这个蜜月期,盲目的发明无法是无法获得市场机会的。
/uploads/fox/26115459_4.jpg
所以说,即使你是第一个发明具有潜力帮助消费者的小工具的人,如果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市场才能成熟,那么你的发明就基本没有用。
 
像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他们的成功是在市场有需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比其他人都要优秀很多的产品。Apple也是在对的时间推出了iPad和iPhone,帮助消费者放弃他们熟悉的PDA。Apple知道市场需要更快的,更可靠的,能做更多的事情的移动计算设备,然后立刻行动。
 
“成功=大规模”
 
第三个毒鸡汤是关于大规模,新的创始人常常认为他们需要做出一款每个人都愿意使用的产品才能成功。
为此,这些新人会不停地修改他们对产品的定义并且增加新的功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用户。
他们尝试做一个比Facebook更大,更好的产品,来取代Facebook。

但是他们都不大记得,Mark Zuckerberg从最初到现在都没有尝试过一口吃成个胖子——赢得所有用户群的青睐。
Facebook在设计之初,也只是为了赢得常青藤联盟的学生这一小众市场。
/uploads/fox/26115459_5.jpg
实际上,最好的产品往往都是从赢得那些少数用户的内心开始,扩展到更多人。
 
iPhone最开始也是面向技术怪人的;Tesla的车定价很高,面对的是那些能买的起法拉利的爱好者;Pinterest开始的时候用户很少,种子用户大都通过线下的交流获得。
 
所以与创业公司需要迎合大众市场这一谣言相反的,大众市场往往是创业公司的墓地。
 
大众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用户并不完全信任新技术,他们在需要一个安全的,保险的,有品牌保证的产品,而创业公司发布的常常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产品。
 
作为创始人,你的目标应该瞄准早期市场,而不是大众市场。大约在20世纪中叶,美国的传播理论学家以及社会学家Everett Rogers就通过调查证明,“颠覆性的技术往往以不同的方式先后被不同类型的人采纳,创新者,早期用户,早期大众用户,普通人,晚期普通人和落后的人。”
/uploads/fox/26115459_6.jpg
刚开始,要找那些创新者,和愿意尝试新技术的群体。他们对相对比较容易宽恕产品的缺陷,渴望拥抱和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能给你的产品带来重要的反馈。
 
集中精力推广早期用户的市场,修复过程中的错误,回应用户的留言才能更好地赢得用户的心,建立自己的品牌。
然后再考虑“跨越鸿沟”,赢得大众市场。
 
“成功=融到很多钱”
 
许多企业家相信一句话,你需要钱来赚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的,启动一个零资金的企业注定会产生失败,但是另一方面现实,创业公司成功不需要大笔资金。
/uploads/fox/26115459_7.jpg
市场营销专家Guy Kawasaki曾经这么说:如果你选择花很多钱启动公司,你可以给你的公司安排更多的复印间,然而其中某些复印间却没有复印机;你还可能找到一些很厉害的VP,但是他们不会给你做任何事情。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内心可能有很多想法,不想被各种条条框框约束,然而这些规定常常来自于那些给你投资钱的人。
 
一个例子就是叫做Color Labs的公司。Color是一个照片分享软件,大约和Instagram在同一时期发布。和Instagram只有两个创始人主要工作不同的是,Color融资了4100万美元,花了35万美元买下了域名Color.com,然后从Apple,LinkedIn这样的大公司招来了38个员工。
 
经管Color开局打的很阔绰,但最后还是关门大吉了。Instagram被Facebook花十亿美元买下还不到十个员工。
/uploads/fox/26115459_8.jpg
在错误的时间接受太多钱可能会杀死你的公司。
 
一旦你筹到了很多钱,VC就会期待你“变大或者回家”,这使得你很难根据情况改变公司走向,哪怕这是迎合市场的选择。
 
相反,如果你通过把支出保持在合理的数额,并且战略性的分配资金,你的企业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你也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测试,和调整你的产品。
 
最终,一旦你感觉你到了那个里程碑,你证明了你的产品比市场上的玩家都要优秀,那再去获得更多的资金,帮你来慢看吃掉整个市场就好。
 
坚持是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人脉也很重要。坚持是教不会的,有时候你要自己逼自己,才能熬过去。不要放弃,即使这里会有很多挑战,但是你如果你可以影响这个世界,就要坚持下去。
 
这个坚持可以需要一年就能看到成功,有可能需要20年。另外还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雇佣优秀的员工,倾听别人的声音,要果敢,不要犹豫,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做出严丝合缝的决定。最最重要的事情是去做,去尝试,如果失败,回来,再快速的重新开始。
 
「创新的精华在于从无到有的创造」,用心放在创造上,实践这句话。借这些故事告诉更多年轻的极客创业者,创造之过程有大有小,增长速度都很重要,也别忘了自己的初心和目标。
 


本文原作者王栋,21CTO社区有优化。


评论